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解读信息技术新课标 聚焦义教阶段课程建设

供稿: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 时间:2019-09-06

201994日,金风送爽,北京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学了!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工作室是以“新时代、新课程、新质量”基本理念为指导,旨在培养基础教育系统高层次教师人才。郭君红老师负责的信息技术工作室主题是“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思维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研究”。工作室学员是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信息技术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计20名。

image001.jpg

新学期首次培训,工作室负责人郭君红老师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林众主任对信息技术新课标进行解读。熊璋教授是全国优秀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863智慧城市(一期)首席科学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回国人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霍英东青年奖等多种国家和部级奖励。

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邸磊院长首先代表工作室热烈欢迎熊璋教授,感谢熊璋教授关注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情怀。

熊教授的讲座主题是《重塑信息科学教育》。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开篇。引发学员们在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今时今日思考信息科学教育怎么做?信息技术课程怎么开?接着提出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无法涵盖并与之同样重要的核心素养。接着从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细致的解析。学员们从理念上明确学校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应与其他教育互动形成系统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完备的素质教育。

image002.gif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从课程入手,重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操作、

不仅仅是实践、不仅仅是编程、不仅仅是课外活动。信息技术学科需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要有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环境与新的教学方法。要深刻理解数据、计算、信息系统、信息社会这些学科大概念,牢牢把握“数据”这条主脉络。

熊璋教授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信息技术学科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报告过程中学员们几次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讲座尾声,学员们意犹未尽,与熊教授就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了深入交流、探讨。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教授感谢熊璋教授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做的贡献并与熊璋教授和学员合影留念。

image003.gif

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林众主任从高中学科素养与学科大概念诠释义教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林主任主要从学科素养与大概念、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三个方面进行报告。

林众主任首先解读了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共享单车押金、物价比较等实例说明信息意识是数据基础上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是与其他学科没有重合的学科素养,具有唯一性;指出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给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悟。同时特别强调数据是学科大概念中的主线。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建议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要统筹考虑,与高中技术课标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设计包括硬件基础与系统管理、网络与信息交流、信息加工表达、数据与程序设计、STEAM教育等。

最后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林众主任通过时代背景分析、引用大量数据进行国际比较,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国内的所有省市的政策文件、开设起始年级、课时数、学生兴趣进行统计,掌握了真实的教材使用情况与教学现状。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方面,林众主任从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的衔接、不同学段的课程开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image004.jpg

直击心灵的讲座让人不知疲倦。一天学习结束,学员们仍流连忘返,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展开了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熊教授及林主任的报告不仅让大家转变了思想意识,而且让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定位、课程体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工作室按照培训计划并根据上学期末对学员需求的再调研安排了此次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教师切实理解新课标,厘清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大概念,前瞻性地指明今后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学员们觉得受益匪浅,希望工作室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