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数科学院小学科学卓越教师工作室“芬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专题课程简报

供稿: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 时间:2019-09-03

 

7月12日至13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小学科学卓越教师工作室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芬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专题课程研修活动,该专题课程是在2018年1月5至7日“芬兰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研修活动及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芬兰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研修活动基础上的进阶课程,三次课程的授课专家都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Merike Kesler研究员。参加本次研修活动的有卓越教师小学科学探究工作室全体成员、部分小学科学市级骨干教师以及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部分教师等共约40余人,研修活动由小学科学探究工作室负责人孟令红博士主持。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王振先处长出席活动,并与授课专家就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进行洽谈。
微信图片_20190830133505.jpg 
合.jpg 
12日,芬兰授课专家首先从自己学习中文的感受出发,以“持续的练习”和“有意义”为关键词向参与学习的老师们详细阐述了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如何基于此设计课程,不断为学生提供练习和提高的机会、与学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接着,芬兰授课专家播放了3节芬兰中小学课程教学片段,呈现了芬兰小学数学、中学科学等课程实施情况。参与学习的老师们就课程开发、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与课堂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老师们感受最深和最受启发的是芬兰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做到以学生为本、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
13日上午,芬兰专家细致分析了小学科学“白色粉末鉴别”和“水”两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内容,这两个内容是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在参与前两次芬兰课程培训后,在孟令红博士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发出的教学案例。芬兰专家从学生技能与活动挑战两者的相互关系、探究式教学的开放程度以及课程设计如何结合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等角度对两个教学案例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接着,芬兰专家以“水循环”为例,让参与学习的教师们通过参与式活动,体验了“小水滴”在河流、海洋、云、动植物等之间的流动和循环情况,将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
13日下午,芬兰专家首先从现象、常识与科学知识三者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基于现象的教学,提示教师们重视常识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两种方式解释客观世界。接着,芬兰专家抛出“如何设计和实施课程”这一问题,并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学生个人学习自控以及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芬兰专家从全球和国家需求、结构、内容和评价等角度详细分析了“科学教育质量”的内涵构成,提示教师们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要兼顾国家课程目标、学生知识和技能、教师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社会的需求。
研修活动结束后,参训教师们纷纷表示:他们对芬兰科学课堂实施情况、课程设计理念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将在下一阶段课堂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创新。小学科学卓越工作室将持续研究,不断开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源,持续提升培训效果。
三期芬兰外教的培训课程不断深入、逐步聚焦。第一次课程(2018年1月)是从整体上介绍“芬兰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第二课程(2018年11-12月)是聚焦“芬兰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专题介绍。本次课程是针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的中芬交流,希望通过中芬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交流使小学科学卓越教师工作室的研究——“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同时也希望能够在规范、有效、确保一定质量地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目标方面做出贡献。
(康琪 供稿、摄影)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