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初等教育学院一级学科创新平台活动纪实

供稿:初等教育学院 时间:2019-06-28

微信图片_20190628141046.jpg
2019年6月26、27日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一级学科创新平台“小学生学习评价与发展研究”项目组与项目校成员共计86人汇聚稻香湖畔,共同研讨“教师评价素养”、“评价促学生发展”等议题。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悉尼大学评价中心主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评价项目负责人Jim Tognolini教授和原培生中国北京地区首席专家、北京慧基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资深教授桑建平参加本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刘琳娜、刘晓婷、周卫红三位老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628141109.jpg
6月26日下午的活动中,Jim教授和桑老师给大家做专题讲座“数据素养:通过形成性评价生成和解读数据”。五个小时的讲座,Jim教授从“数据素养”、“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生成数据”、“将数据转换为证据”四个方面,通过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大家澄清概念内涵、理解“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在多元信息中形成证据,进而进行专业判断”这一评价范式。在讲座过程中老师们也不时提出困惑和问题,如“数据就是数吗”、“数据和信息如何区分”等。Jim教授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一一回应,帮助大家拨开了迷雾。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6月27日,三个子评台的成员代表分别进行了阶段性研究汇报。来自子平台1“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评价与发展研究”团队的刘文静老师汇报了“空间观念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基于三组案例的分析”,子平台2“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评价与发展研究”团队的许俊芬、李秀娟、吴莹莹老师汇报了“小学生图画书阅读素养评估框架助力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孔燕燕老师汇报了“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生古诗文课堂教学改进研究”,子平台3“小学生4C能力评价与发展研究”团队的彭磊、胡林老师汇报了“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和推理能力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研究”。Jim教授指出,本次汇报都做到了“评价依据课标”,“体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并且与一年前的研究相比,量规的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任务设计也越发新颖”。同时,针对项目组现阶段“自下而上”的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例如,如何逐渐发展成为通用的“大量规”,如何把隐性的能力变得显性可测,如何提高评价任务的信度和效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应,给项目组全体成员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微信图片_20190628143513.png
一天半的研讨活动在热烈掌声中结束。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一级学科平台负责人刘加霞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刘院长指出:本次研讨活动促使我们对表现性评价和教师的数据素养与评价素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即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收集数据,形成证据,进而做出专业判断,对教师又提出了什么要求等。刘院长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深度思考,鼓足勇气、克服困难,将平台研究开展下去。
微信图片_20190628141007.jpg
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势必能够助力学生的成长,尽管研究之路充满艰辛,但我们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晓婷 撰稿/马小虎 摄影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