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供稿: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时间:2019-06-27

 

为了有效推进“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研究”创新平台工作和有序开展阅读素养评价研究的专题,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邀请院外专家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系列专题讲座。
6月25日上午,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李亮博士做“课堂评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专题讲座。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英语学科创新平台骨干成员参加。
 
a74b47aae7b065797c1a3c4ceb9b8e2.jpg
 
李亮博士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介绍了课堂评价的原因、概念分析以及实施策略,从而引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理论与方法。李博士提出,外语学科教师在课程与评价改革的过程中,存在方向迷失(老师不知道什么是课堂评价)、功能异化(为了考试而教)、方式窄化(认为评价只有考试的方式)、主体单一(只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过程割裂(老师教的效果没有用有效的方式去评价)等诸多问题。其次,李博士认为课堂评价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设计或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评价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表现性任务、课堂练习等手段持续收集并解读学生的学习证据,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考察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而为学生学习提供反馈,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提供依据。最后,李博士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要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后反思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讲座结束后,李博士与参会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平台负责人张金秀教授在总结中提出该讲座对我们开展教师培训以及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6日下午,邀请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专家林荣婵博士做题为“第二语言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分项评量表的设计与使用”的专题讲座。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英语学科创新平台成员和分级阅读卓越教师工作室学员参加讲座。张金秀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56468222fbafc6c87d7a815ee22dc7d.jpg
 
林荣婵博士从“什么时候需要使用量表?”、“量表的构成部分有哪些?”、“分项评量表为什么更加有利于实现形成性评价?”以及“我们怎样使用分项评量表来进行形成性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在第二语言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林博士通过小组活动与参与老师们探讨了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量表。最后,林老师提出如何通过量表来促进学生学习。林博士的讲座引起了老师们的充分讨论,纷纷分享自己在工作中是如何使用量表的以及面临的困惑。
 
c4e2a510ec758a70c09b853d742c53d.jpg
 
张金秀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林博士的讲座为我们设计量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并建议课题组老师们在教学评一体的系统下一是要探索教学评的一致性;二是要实现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到目标实现的任务设置再到量表的协同发展;三是提醒老师们并不是所有教学活动适合做量表,只有高阶能力培养的活动才适合做量表。最后,张教授围绕评价专题细化了课题组近期研究重点。
本次系列专题讲座为英语学科创新平台开展评价研究工作奠定了学术基础,为后期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实践研究拓展了思路和路径。
 
                               ( 孟彦 撰稿 /  包咏、张军 摄影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