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院系风采 首页 > 院系风采

高品质课程打开名优校长视野 ——校长学院开展北京市名优校长通识培训

供稿: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 时间:2019-06-13

2019611日,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校长学院)在稻香湖景酒店开展2019年北京市名优校长研修项目通识培训。本次北京市名优校长研修项目通识课程,旨在引领校长学员坚定文化自信,在更高的站位、更大格局中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思维品质,增强专业发展的使命感,增长办高品质学校的智慧。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北京教育学院基地第二期和第三期学员、北京市优秀校长工作室学员、优秀德育校长工作室学员、学校管理变革校长研修班学员及相关项目团队成员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校长学院)院长胡淑云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216.jpg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140.jpg

通识培训共包括三场专家主题报告。美籍华人哲学家杨笑思博士给大家带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的专题讲座。杨笑思博士认为中西文化研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东亚人对西方学得多批得少;西方人相反,对东亚批得多学得少;研究者多根据西学评判东亚,少据中学批评西学;到西方求取救国真理者大大多于到西方吸取教训者;因此导致中华文化自信的缺失。基于该判断,他带着西方文化缺什么,西方的所有能否弥补其所缺,东亚有没有独特的智慧,东亚的智慧能否启示包括西方人在内的人类,有没有东方人发现的普遍真理应该推广到其余人类的生活实践中去等问题,致力于研究西方哲学的盲点和中华文化的优长,创立了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家哲学”。本次讲座从描绘了晚清以来中华文化“衰落-复兴”路线图开始,围绕东西文化在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等人类生活6大维度上的差异“说长道短”,追根问底,在如何发起、推动、完成中华文明伟大的文化复兴,如何探索西方发达的中领域文化与东亚文化的有机整合,如何向全人类宣传推广中华优秀家庭文化和天下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他的见解。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开阔了学员视野,引发了思考。“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学者风范,让学员深受感染。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208.jpg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443.jpg 

杨笑思博士的讲座也开启了“家文化”研讨,继而进行的迟希新教授《让良好家风成为有效的育人课程》的专题讲座,布朗芬布伦纳个体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模型、克伯屈的学习理论等理论深入浅出的解析,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家风教育中的定位、家风教育中的“双不”原则等实操路径的建议,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学员感到让“家风”成为有效的育人课程可以落地,也让这场关于中华文化、家文化的研讨收到“上天入地”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952.jpg 

继文化主题的专家报告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研究员放眼亚洲,着眼未来,题为《未来教育与亚洲行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带领校长学员了解未来教育的关注焦点及发展趋势。讲座首先从亚洲教育已经进入变革时代、亚洲教育传承优良传统与探索教育变革同进、教师教育范式转型是关键变革、课程与教学变革是核心要素等四个方面对201951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教育分论坛研讨的亚洲教育行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话题自然进入“未来教育的中国行动”,对2018年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考试评价制度的完善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指出高中新课程方案是我国课程改革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校长切实感到未来已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超前思维,是使命所在。

微信图片_20190613152157.jpg 

一天的研修活动,知识密度大,学术含量高,学员感到收获很多,深受启发,有些内容应该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撰稿:王聪/摄像:刘博文)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