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国内访学(DSP)项目旨在通过“不出国门留学”,每年选派北京市各区县骨干教师和干部到国际学校深度访学四周,以全方位提升一线干部教师的国际化专业素养。国内访学(DSP)项目开展八年以来,与驻京多所国际学校协作建立了稳定的伙伴研修机制,为北京市十六个区县培养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两百多名。过去的八年中,主要是国内公立学校向国际学校学习,处于“跟学”模式;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学生在全球测评中的卓越表现,国际学校干部教师希望到中国学校访问和学习。鉴于此,2019年国内访学(DSP)项目组转型研修模式,从单向度“跟学”转型为双向度 “互学”。
2019年5月22日上午,来自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DCB)和北京英国哈罗学校(HISB)五位外籍教师、两位中方教师赴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观摩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课程研究中心王晓玲博士(DSP项目负责人),夏素彦老师(2018DSP项目班主任)协同十五中邱校长和教学主任张绪姝老师(2018DSP学员)推进外教听课交流活动。
此次听课交流聚焦“科学课常规课堂教学”,十五中安排国际学校教师分别听了两节生物课、一节化学课。尽管常规课堂教师没有做英文版课件,但是外教对中国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和推进节奏深感震惊。
张绪姝主任介绍了自己在国际学校研修的收获,及其将研修收获付诸实践、带领本校教师推进“真实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展情况。今天的几节课都是基于国际借鉴的“真实学习”常规课堂。
国际学校教师在此次观摩中领悟了中国常规课堂教学的严肃与活泼、丰满和有序,唤醒其对课堂教学的多维思考。这些教师期待日后能够与中国教师做备课交流。
项目组发现搭建国际学校与公立学校双向互动访学,有利于往期项目研修成果的实践展示和传播,激发学员以研修成果为基础带动学校其他教师开展系列实践探究。总之,此次活动为后续国际学校与公立学校“互学”奠定了基础,为我院拓展国际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借鉴。此次活动开启了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讲好“中国课堂教学”故事新篇章。
(撰稿/王晓玲; 摄影/夏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