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创新优秀科研成果产出,促进优秀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学院于2023年5月22日启动北京教育学院2021-2022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评选出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为了总结梳理学院科研成果,宣传推广教师学术研究成果,促进成果实践转化应用,突出学院研训融合特色,学院将陆续推介2021-2022年优秀科研成果。本期推介一等奖著作类成果之三:《中小学体能锻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成果背景】
本文作者为韩金明、潘建芬、陈雁飞,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6期。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在体能锻炼上下功夫,增强学生体质。体能锻炼课程化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基于教育需求、教学需要、体质健康的指标要求、体能元素的考试要求等现状的实然需求,结合国内外体能理论依据剖析,从而提出课程体系构建方略,分别从课程类型、模块内容、核心要素、诊断考核等设计的构建,强化学生体能教育的必要性。进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体能课程内容的设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成果简介】
体能锻炼课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发展阶段的一种课型。本研究运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基于现状和事实分析,以实然需求作为改进、提升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出发点,阐析中小学体能锻炼课的逻辑生成和构建。中小学体能锻炼课具有对接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达成体质健康指标、指向体能考试的实然需求。终身体能教育理论、动作发展理论、运动技能发展模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理论为体能锻炼课提供理论依据;体能锻炼课可从课程类型、模块内容、核心要素、诊断考核四个方面构建设计;体能锻炼课在专业师资、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和协同推进方面面临现实挑战。
【成果价值以及实践转化情况】
该论文成果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收录并全文转载。体能锻炼课作为一种新课型,围绕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给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一定改革创新的活力。结合体能锻炼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能锻炼课教师指导手册,结合课程体系中的不同锻炼样态即将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新中考体能锻炼指导108例》。围绕学生体能开发策划了《体育中考系列公益课》、《无体育不教育--暑假体测项目锻炼课程》、《体育新义考国测、京测课程》、《增肌、减脂课程伙伴协同锻炼课程》等教学资源,得到首都之窗、学习公社、中国教育报、北京教育学院公众号等重点报导,点击量达几十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