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如何发展?这场国际研讨会展现中国智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1-12

  来源:2025-11-1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1月9—10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本届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主题,由塞浦路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教育领导力中心、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英国、美国、塞浦路斯、新加坡等国的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深入开展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路径。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桑锦龙主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赵鑫,塞浦路斯教育、体育青年部常务秘书乔治・潘特利先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凯等领导出席会议。

  赵鑫指出,如何构建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形态、教师发展的新路径,已经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北京教育学院发起组织的本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对教师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等议题展开研讨,对于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坚持育人初心、锚定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坚持应用为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全球协同的教师发展新生态,共同推动技术更好赋能教师发展、赋能教育创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赵鑫

  乔治・潘特利先生表示,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教育领域的新挑战、新机遇以及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会议加深了国际合作,增进了双方关系,衷心感谢北京教育学院的盛情邀请,希望协同合作将人工智能转化为促进包容、公平与卓越的教育的有效动力。


塞浦路斯教育、体育青年部常务秘书 乔治・潘特利

  李奕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教师的认识也正在持续迭代,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能力,更须具备跨学科整合、数字化赋能、个性化育人的综合素养。广大教师不仅要成为“碳基”教育的深耕者,更要学会与“硅基”智能协同育人,将人工智能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工具,学生成长的动力。希望北京市能与各国教育界携手,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行动,共同探索教师成长的新路径,为全球教育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北京力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李奕

         张永凯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必将带来干部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标准、支持和保障政策等体系化的变化,必须主动识变应变,紧密对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部署,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新标准,推动培养更多具有教育智慧与数字素养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为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推进强国复兴伟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新的教育智慧。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张永凯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教师何为、教师教育何为?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的这一时代命题,本届研讨会设置主论坛、六个分论坛和四个学科建设工作坊。

  9日上午,主论坛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学界与企业界的知名代表从不同维度作主题报告。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围绕“APP的教育性与教师数字素养”,厘清了技术应用与教育本质的辩证关系;塞浦路斯大学科斯塔斯・康斯坦丁努教授以科学教育为例,阐释了在教学实践共同体中,同伴学习与人工智能的潜在赋能路径;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关键能力与数字教学法”,提出了技术赋能下教师关键能力发展的核心框架;伦敦大学学院顾青教授直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技的认知误区”,提出了理性应用的实践主张;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先生分享了企业在“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教学范式创新”中的探索成果;香港教育大学吕赐杰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教授分别从“人机共教未来”“生成式AI驱动教学变革”等角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沿思考。


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汤丰林

清华大学教授 谢维和

塞浦路斯大学教授 科斯塔斯.康斯坦丁努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 聂小林

香港教育大学教授 吕赐杰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教授 于晓雅

  9日下午,六个分论坛上,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实践突破”“期刊主编视角下的教师教育走向”“人工智能时代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时代学校STEM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专题,55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分享了学术观点。

  桑锦龙在闭幕式上,对大会学术交流环节做总结。结合会议研讨,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行业的整体格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已从单一学科素养向“数字素养+学科能力+伦理判断”的复合型素养转型。各地的职后教师教育机构必须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贴近教师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迫切需要,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新生态。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桑锦龙

  10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十四五”时期学科建设专题工作坊上,高等院校、地方研修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中小学培训者、一线校长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管理学、教师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学生发展学四大主干学科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大会立足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主题,既是对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教育的积极回应,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会议不仅呈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与实践趋势,更搭建了理论界与实践界协同探索、国际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充分彰显了北京教育学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使命担当,对于深化基础教育阶段职后教师教育研究、探索数字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

  “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发起并组织,自2018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前三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塞浦路斯、芬兰、日本等国家的研究者及实践者,累计超900人次参与。该研讨会已逐步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z4qW_TVizLYytajrst-ew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