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1-05
来源:2025-11-04 中国教育报
10月31日下午,为落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北京市《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聚焦体育与心理健康深度融合,通过现场展示、主题发言、创享沙龙和教研展分享等多种形式,展现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推动“健康第一”育人理念落地活动。

现场观摩环节设置了身体瑜伽、武术练功、酣畅玩耍、团体游戏、全员班赛五大主题活动。身体瑜伽通过箱式呼吸、基础体式、双人瑜伽及冥想练习等协作动作,帮助女生在身心舒展中建立联结;武术练功围绕双人角力激活、直拳转身横击等拳法、鞭腿顶膝等腿法、你攻我防组合及人靶练习展开,助力男生宣泄情绪、塑造阳刚气质,同步提升自信与协作力;酣畅玩耍以8-9个游戏串联的小组积分赛形式呈现,抢标志碟、极速翻转等项目让学生在1分钟内实现快速解压;团体游戏通过气球舰队攻防战等游戏的等时轮转竞技,将行为规范、人际构建融入趣味对抗,强化学生归属感与凝聚力;全员班赛由五个班级学生分为两批依次参与旋风跑、营救队友项目,在跨班协作中深化团队意识、领悟共赢价值。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汶指出,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更具备培根铸魂、润心育人的独特价值,在缓解学生压力、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肖汶还介绍,北京教育学院在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中,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引领,研发了一批可融入日常教学的体育锻炼案例,本次现场展示正是这一探索的初步成果。
体育场景式育人项目总负责人潘建芬做了《北京市“身心健康二十条”政策推进中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主题发言,就体育促进心理健康155例研发的背景和过程、调研的方法和结果做了分享,提炼出身体瑜伽彰显明显的“安静—专注—平衡”、武术练功展现典型的“坚韧—掌控—自信”、酣畅玩耍形成鲜明的“愉悦—自由—活力”、团体游戏呈现显著的“连接—协作—共情”、全员班赛突出强烈的“目标—努力—成就”的心理特质,系统提炼出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专注、合作、成就、力量”为核心的五维身心聚合结构。
创享沙龙环节,五类主题案例研发者代表围绕《体育强心手册: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155例》,分享创作初心与实践故事。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健康处处长樊泽民表示,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体育场景中生成的体验式、浸润式教育,对于塑造阳光心态、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期待大家以本次交流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实践探索,将“体育场景育人”理念深度转化为学生真切可见的成长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