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北京中学举办(中国教师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1-04

来源:2025-11-03 中国教师报

  10月31日下午,为落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北京市《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的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北京中学举办。本次主题活动聚焦体育与心理健康深度融合,通过现场展示、主题发言、创享沙龙和教研展分享等多种形式,展现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实践路径,推动“健康第一”育人理念落地活动。来自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教育学院的领导、专家,以及一线体育教师代表共400 余人参与本次活动,共探“体育强心”新实践。

  现场观摩环节设置了身体瑜伽、武术练功、酣畅玩耍、团体游戏、全员班赛五大主题活动。

  在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155例实践分享环节,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汶表示,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更具备培根铸魂、润心育人的独特价值,其鲜明的实践性、互动性与感染力,在缓解学生压力、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肖汶还介绍,北京教育学院在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中,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引领,研发了一批可融入日常教学的体育锻炼案例,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同步健康成长,本次现场展示正是这一探索的初步成果。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代表实践基地校致欢迎辞。他立足学校办学实践,分享了北京中学在“以体促心”领域的探索成果与宝贵经验,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将体育育人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教学,通过丰富多元的体育活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赋能。

  体育场景式育人项目总负责人潘建芬院长做了《北京市“身心健康二十条”政策推进中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主题发言,就体育促进心理健康155例研发的背景和过程、调研的方法和结果做了分享,提炼出身体瑜伽彰显明显的“安静—专注—平衡”、武术练功展现典型的“坚韧—掌控—自信”、酣畅玩耍形成鲜明的“愉悦—自由—活力”、团体游戏呈现显著的“连接—协作—共情”、全员班赛突出强烈的“目标—努力—成就”的心理特质,系统提炼出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专注、合作、成就、力量”为核心的五维身心聚合结构。

  创享沙龙环节,五类主题案例研发者代表围绕《体育强心手册: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155例》,分享创作初心与实践故事。

  聚焦“身心两健”教研展交流分享环节,朝阳区体育教研员王晓东、体育教师常连霞做了观摩感悟分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全民健身部主任冯振晓表示,体育场景的创新融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运动绝非单一的身体锻炼,更是心理滋养的重要载体”,这种“体心共育”模式,为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师、北师大“圆梦工程”项目执行负责人李添指出,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项目在宽度上实现了全市近百所学校的广泛覆盖打破了校际、区域壁垒,广度上涵盖五大主题板块满足不同性别、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深度上基于科学理论层面对运动与心理的关联构建了“体育育心三维模型”,厚度上沉淀出《体育强心手册: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155例》,每个案例都历经实践打磨,兼具专业性与可操作性,真正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扎实落地,为基础教育阶段“体心共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灿表示,《体育强心手册》的出版是体育与心理融合教育成果的重要转化,手册中155个案例图文结合并配套数字化微视频,融入游戏和社交元素、体现性别差异,适合体育课、课内外体育活动、居家体育多场景使用,将为全国中小学校提供示范性资源支持,这既是对项目实践价值的认可,也为成果的广泛推广奠定基础。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健康处处长樊泽民在总结指导中表示,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家庭幸福的内在支撑,更关乎国民素质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面对新阶段的新命题,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必须共同回答好的时代考卷。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体育场景中生成的体验式、浸润式教育,对于塑造阳光心态、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期待大家以本次交流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实践探索,将“体育场景育人”理念深度转化为学生真切可见的成长实效。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68399835322139162/?app=news_article&category_new=__search__&module_name=Android_tt_others&share_did=MS4wLjACAAAAtjC324T4YKRM_QLxyrWJkgjXsofZngqYWvXlNBZuGb70h9KOQs1m012i7T43Jext&share_uid=MS4wLjABAAAA5UzGw4vZAmTnjvYfyTO6GLmuC0ndZVOUoJZyvaZw6po×tamp=1762156088&tt_from=wechat&upstream_biz=Android_wechat&use_new_style=1&utm_campaign=client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source=&share_token=1313eb94-adcc-4f5e-92fb-266edbed4507&wxshare_count=2&source=m_redirect&wid=1762335414828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