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1-05
来源:2025-11-04 首都教育

身体瑜伽、武术练功、酣畅玩耍、团体游戏、全员班赛......10月31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北京中学举办,活动展示了北京教育学院对拓展体育教学应用新场景与新模式的探索成果。会上正式发布了《体育强心手册:场景育人促进心理健康155例》(以下简称《手册》),通过155个场景式体育活动案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体育育心”课堂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在10月24日印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北京教育学院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项目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以 “体育强心” 为核心理念,以场景化、游戏化、生动化为主要特点,以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系统性和便捷性为关键指标,将 “以体育促进心理健康” 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身体动作语言与体育活动,最终研发形成155个体育场景教学案例,并编撰成《手册》。

《手册》融入游戏与社交元素,让学生在动作与运动体验中收获心理感受,强化其运动参与动机,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帮助学生在参与、游戏、合作与对抗中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同步成长。

“边研发、边实践、边优化,拆解体育动作让学生易上手,同时保留体育韵味。”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在活动中介绍《手册》的研发过程。该手册集合5大板块155个案例聚焦学生身心健康,身体瑜伽立足女生身心发展规律,融合调息、正念冥想与柔韧训练;武术练功则为男生设计,通过武术动作训练掌握情绪管理方式;酣畅玩耍实现1分钟内心率提升与情绪激活,聚焦即时性心理调节;团体活动则以趣味为核心,将多元情景融入多元竞技;全员班赛注重全员参与创新,强化目标感、成就感、团队归属,在竞技压力中提升专注度。
潘建芬表示,《手册》在促进体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和家校共育能力提升、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记者了解到,未来,北京教育学院将围绕《手册》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指导教师掌握“运动+心理”对应的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教师将“心理促进”有机融入体育课堂;组建北京市体育教师志愿公益团队,继续深入不同区校开展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公益主题活动。
据悉,《手册》出版的同时,内容会同步上线到北京教师学习网。北京教育学院还开发了体育强心培训课程,供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使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卫生健康处处长樊泽民充分肯定了“体育促进心理健康155例”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提出希望:让体育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助力每个孩子拥有健康的自我。
本次活动上,研发团队的五名教师代表分享了《手册》研发的核心主旨与教学实践中的故事,感动现场与会人员。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