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通州学生揭开古运河“天下粮仓”选址秘密(现代教育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0-26

  来源:2025-10-25 现代教育报-今日头条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种粮、运粮、储粮、用粮的?10月23日,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举办的一场跨学科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给出了答案。在这场主题为“揭秘古人智慧,传承运河文化”的活动中,学生们围绕“古代通州粮仓”,以“种粮、运粮、储粮、用粮”为情境,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工程与人文智慧。

  此次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办,通州区第四中学承办。通州四中初中部主管主任刘丽介绍,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枢纽,通州粮仓在明清时期承担着存储和转运漕粮的重要职能,保障了京城的粮食供应,维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大运河是学生身边最生动的文化教材,古代运河粮仓凝结着古人智慧。学校通过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探索科学奥秘,提升综合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

  古代通州作为仓储重镇,在粮仓选址中蕴含着哪些智慧?通州四中地理教师顾欢欢带领学生展开了探索。家住中仓南街附近的学生莫依依,就跟着老师实地考察了中仓仓墙遗址,并查阅了大量文献材料,研究粮仓选址通州的原因。她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那并不是一堵堵旧墙,而是古代粮仓的一部分。触摸着仓墙上的砖石,粗糙的表面像在讲述古老的故事。以前学习地理主要是背知识点,现在能把课本里的‘地势’‘水系’和家门口联系起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南粮北用”尽显古代的美食工艺。在通州四中教师王文静、吕宁宁的生物课堂上,学生们捋起袖子,制作美味的发酵米糕。传统工艺中,人们用石磨磨米浆;现代工艺中,人们用上了破壁机。学生雷婧雯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尝试用破壁机代替石磨,结果发现采用破壁机虽然效率高,但是制作出来的米糕口感仍然略逊于用石磨制作的米糕。“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制作米糕,更懂得了如何通过实验优化工艺。我以后还想动手研究其他发酵食品,比如酸奶或泡菜。”雷婧雯说。

  化学课上,探究通州粮仓三合土的成分与性能;在数学课上,根据古代漕运数据建立运粮时间与距离的函数模型,并用实际案例进行验证;在物理课上,运用物态变化降温的原理,破解粮食的保鲜密码……在跨学科实践中,学生们提升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吴梓明说:“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从文献查阅到动手实验,从数据分析到模型制作,每一步都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钦忠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跨学科实验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新时代课程改革路径的一种实践探索。大运河文化承载着千年智慧,蕴含着融合共生的精神,将大运河文化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古人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是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时代命题。他希望教师们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文脉精髓,持续深化跨学科实践课程体系化建设,将大运河文化主题拓展至更多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古人智慧,深化对大运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65165204649148962/?app=news_article&category_new=profile_article&module_name=Android_tt_others&share_did=MS4wLjACAAAA1Bi3KhncxVwPudUUALbt6Ix2JORafrm_YLdSuCzA-LwCBJXnJyodxDo-C8SheepZ&share_uid=MS4wLjABAAAAC4Njp2bA2rTexv8Q_S1IbHDJPXS6f9QvHVqM6McsXo9aT7mEV-2UFeeX6XiaF17F&timestamp=1761433438&tt_from=wechat&upstream_biz=Android_wechat&use_new_style=1&utm_campaign=client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source=&share_token=8ba4ba3a-bf91-4bf2-ac42-3aba42aef44a&wxshare_count=2&source=m_redirect&wid=1761634130130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