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考教师证是“备胎”还是“真爱”(北京日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2-11-10

  2022年11月9日 北京日报 第12版

  专家观点

  “有证书”,更要“有信仰”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桑锦龙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大幅度增加,反映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也从一个角度透视了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的格局性变化。

  以北京为例,《北京教师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从平均工资的行业排名来看,2009年教师工资在全部19个行业排在第10位,2018年则上升到第6位。可以说,因为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促进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等方面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持续提高,促进了“教资热”的产生。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教资热”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促成的,尤其是就业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伴随着毕业生规模的增大,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千万,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部分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出于“多个证书多条路”心态报考教师资格证,将学校作为“中转站”而不是“目的地”,将“当教师”看作是“备胎”而不是“真爱”。

  教育行业是良心行业,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教资热”,对于报考者而言,要清醒地认识到,“有证书”更要“有信仰”,要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看待教师工作,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选择。对于学校而言,要正确认识教师资格证的功能和限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高要求的专业工作,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是依法从事教师职业的起点或底线,并不能确保其为合格教师。从持证上岗到熟练教师、再到优秀教师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在他们的专业成长方面“搭梯子”“铺路子”“出点子”,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而言,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针对当前新任教师队伍中,非师范、非专业教师比例日益增加,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仍然存在等问题,切实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快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将教师职前培养、资格认定与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晋级升职、轮岗交流有机衔接和一体化设计。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2/20221109/20221109_012/content_20221109_012_1.htm?storyId=AP636ac051e4b0b60bbc5e57f6&userID=62baafc1e4b0871ecd13d150,1&isshare=1&channelId=newspaperBjrb&columnId=5f094d4ce4b086b26e06514e&contentType=12&isBjh=0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