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研学共振、精准培训”

来源: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21-06-18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闫德胜 101100

摘要:“研学共振”,就是教师研修机构与基层学校彼此相互作用,寻找到干部教师专业发展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形成合力,实现最大化的研修效果。“精准培训”就是针对不同干部教师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研”“学”双方通过训前共振定需求、训中共振做调控、训后共振明效果,从而保证了“精准培训”的落地生根。“精准培训”的关键在于准备把控需求定位、课程架构、课程开发、方式优化、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效果评估八大要素。
关键词:研学共振;精准培训;供给侧改革;基础教育;专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通州区干部教师培训的最大特色就是“研学共振、精准培训”。所谓“研学共振”,就是教师研修机构与基层学校彼此相互作用,寻找到干部教师专业发展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形成合力,实现最大化的研修效果。“研学共振”的最大价值在于用巧妙的付出换取最佳的效果;其最高境界是在基层干部教师发展的同时,研修员自身素养也同样得到发展。“精准培训”就是针对不同干部教师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研”“学”双方通过训前共振定需求、训中共振做调控、训后共振明效果,从而保证了“精准培训”的落地生根。“精准培训”的关键在于需求定位、课程架构、课程开发、方式优化、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效果评估八大要素。
      一、“研学共振”为精准培训奠定基础
      “研学共振”最突出的表现为精准定位干部教师的需求,确保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州区在“十三五”之初,组织了“千名干部、万名教师”需求调研,从而了解干部教师对于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要素的需求。
      (一)培训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教师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很多已经落伍。因此,普遍需要学习了解世界前沿性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同时培训内容要聚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调查发现,教师普遍关注三大知识:学科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等)、通识性知识(教育管理、教科研方法、教育心理学、心理调节、沟通技巧、现代教育技术等)、拓展性知识(科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艺术领域知识等)。其中,包括三大重点: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师心理。
      (二)培训实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通过调查发现,干部教师在培训方式上的需求呈现更广泛的多样性。突出体现在个性化培训、分层式培训、混合式培训、跟踪式培训、示范式培训,以及案例式培训;教师更希望工作日研修与节假日研修相结合,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相结合,这就为“研学共振”精准定位干部教师的培训需求提供依据。
      二、课程体系为精准培训搭建框架
      通州区成立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建立课程开发机制,规范自主申报、网络审核、现场答辩、修改审定、网络发布、报名组班、开课实施等流程,构建满足个性需求的通州区干部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一)干部培训建立了两结合四类型的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的需要,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实际,不断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第一,政法类课程。政法类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政治理论课程重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法规课程重点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教育政策法规。通过培训帮助全体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第二,管理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专业理论课程重点是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实践能力课程包括五类课程: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走向的洞察力、依法执教的执行力、全面了解学生现状的能力、组织协调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课程开发与指导课堂教学的领导力。通过培训帮助全体干部积淀知识底蕴,理解先进理念,把握教育规律和改革趋势,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
      (二)教师培训建立了三维度十七类课程体系
      教师培训依据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建立了“三维度”17类的课程体系。“三维度”包括专业基础、专业实践、专业发展。其中,专业基础包括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学科和人文知识;专业实践包括创设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培养学习习惯、开展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管理;专业发展包括反思与行动研究、协作与经验分享、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
图1 通州区教师培训课程框架体系图
      在“三维度”课程体系下,通州区根据教师的需求开发具体的学习课程。如师德素养课程包括:教师的职业规划、沟通的艺术、新教师礼仪、教师压力管理等。知识素养课程包括:家园共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国思想文化史教学、深度学习与学科教学等。能力素养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如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考试阅卷数据诊断分析;发展素养包括: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的差异检验、学习型教研团队建设等。
      三、精品课程为精准培训示范引航
      通州区在建立培训课程框架体系基础上,精心打磨精品课程,为精准培训树立典范,指引航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视野和主题研修两类特色培训。
      (一)基于前沿的国际视野提升培训。通州区与英国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协会合作组织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SCL)”培训;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合作,开展了“名师国际化素质提升”的线上培训;与北京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开展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其中,连续举办四期7个班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培训,244名教师通过理论讲座与互动实践,收获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SCL)九大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方法,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的应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桎梏,让学生身心动起来。
      (二)基于问题的主题研修培训。通过与干部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干部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共性问题,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师教学方法更新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问题等。因此,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以主题研修的方式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如“全学科阅读”“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系统性’教研模式”“微课支持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干部教师书友汇运行方式”等,提升了干部教师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分层施训为精准培训开辟路径
      通州区针对干部教师个体与群体差异开展了精准培训。
      (一)基于个体差异的个别化培训模式。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个性化的问题,包括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诸多问题。为此研修中心鼓励研修员开展基于个体的个别化培训,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健康师者培训。此项培训旨在满足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身心健康的需求,聘请北京十方泰和中医研究院的专家团队面向初三和高三教师开展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既有中医“十二正经”的作用和保健方法的讲座,更有针对每一位教师的个体诊断与治疗,不但提升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提升了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指导能力。2020年6月,通州区为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实施了“通州区教师教学个性化培训项目”,即面向全区万名教师组织需求调研,并以学校、教研组、个人等组织形式开展精准培训。
      (二)基于群体差异的分层式培训。干训部门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包括针对中层干部的后备干部任职资格班的系统性培训;针对校级干部的分岗提高班的体验式培训;针对优秀校长的高级研修班的论坛式培训。师训部门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的浸润式培训,全面塑造新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培育学习力、研究力和育人力。针对成熟期教师的输出式培训,通过四个环节七项任务,帮助教师凝练并输出自己的教育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针对骨干教师培训,采取“2+1+N”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培训模式,即2位导师、1位主持人、多位成员,促进骨干教师走向卓越。
      (三)基于学校差异的助推式研修模式。为了促进校本培训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精心设计了校本培训视导 “五步”方案,包括:一听(校本培训工作汇报);二查(校本培训档案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三研(访谈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发展需求,问卷调查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四观(特色校本培训活动);五导(反馈交流各项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调研,总结出校本培训分层推进、整体提升的助推策略。对于薄弱学校给予支持性策略,重点采取筑基补缺,即分析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抓住重点学科、重点年级、重点教师,整合市区优质资源进行重点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依托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发展项目,帮助5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支持行动。对于普通学校采取指导性策略,帮助学校发现校本培训中的闪光点,总结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校本培训的特色,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特色学校采用支架式策略,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特色,为学校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举办区级大型校本培训交流展示活动,提升校本培训的管理水平,并带动全区校本培训质量的提升。
      (四)基于省际差异的辐射型研修模式。通州区致力于“创建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打造中国一流的教师教育”,长期承担着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等交办的市外培训的任务。每次培训都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探索出精准的域外辐射型研修模式。我区先后承接了来自广东、云南、贵州、内蒙古、西藏等15个省市的干部教师培训任务,培训5000余人次。受邀先后派出16批次共计120人次的研修员或骨干教师登上域外教师培训讲台,为兄弟省市的教师提供特约课程。
      五、 技术创新为精准培训提供支撑
      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课题研究中,明确把“互联网+”跨校、跨区县的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此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精准培训的探索。
      (一)依托研究项目开展精准培训。2016年,通州区出台《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区校联动研究方案》,跨学段、多学科广泛开启“智慧课堂”实验研究。2018年,启动“全学科阅读”(ASR)实施项目,借力信息技术,深耕阅读实践,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两大项目,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与交流,促使教师的个性化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依托大数据开展精准培训。2017年启动了与首都师范大学“COP”团队的合作,在小学四所实验校深入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观课研课活动。2017年9月至今,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高精尖项目组深度合作,启动“网络研修模型的研究与实践”。两大合作项目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备课笔记、学生试卷等多方面的大数据的采集,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教学的特点、学校教学的现状,从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供准确的信息。如研修中心高中研修部与北师大高精尖项目组合作,通过对学生试卷的分析,发现不同学校在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国家情怀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促使研修员依据大数据制定针对不同学校教师的指导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精准培训。为了满足教师节约时间成本的需求,研修中心在线下培训的基础上,依托无限宝、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平台大力探索线上培训方式。尤其是疫情期间,开展了网络直播课堂和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减少了学习成本,提升了学习效率。如2020年5月,利用网络平台举办了“名师国际化素质提升培训”,全区近200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美国专家变全程线下授课为线上教学、研讨和完成体验性作业的方式,不断提升骨干教师跨学科和脑科学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协同联动为精准培训拓展资源
      (一)与培训同行的联动培训。联动培训是指区内联动、跨区联动、市区联动、省际联动。区内联动是指在研修员的协调下,利用先进校的优质资源拉动普通校的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区内联动分为“片区联动”“城乡联动”“集团联动”三种形式。跨区联动是指北京市区县间教研员横向联合指导基层校干部教师的专业发展。市区联动是指市区研修员联合指导基层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省际联动是指通州区与北京市以外的省市同行合作开展的干部教师培训活动。联动培训构建了教育问题研究的共同体,营造了广阔的教学研究环境,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同行间的交流与发展。
      (二)与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培训。为了充分满足全区干部教师的发展需求,拓展培训的途径,丰富区域优质培训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通州区教委、教师研修中心大力探索与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办学之路。如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区域合作项目、高精尖项目、靠谱项目、学习方式变革项目等教师培训活动。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合作开展了校长培训。
      (三)与行政部门的协作培训。为了快速提升通州区干部教师的专业能力,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把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工作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通州区把“支持计划”作为千载难逢的机遇,融入区域 “十三五”培训规划之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导向,坚持精准支持,创新教师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考试院等多家资源单位合作,开展了包括师资配置、专题培训和教学指导三大方面的“20条支持计划”。通州区教委和教师研修中心根据学校干部、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统筹安排“骨干教师送教到校”、“三名工作室”、“互联网+助力通州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项目”、“参与城区研修活动”等。截止到2020年6月,干部教师受训达到9830人,全面提升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七、机制创新为精准培训提供助力
      为了保障“研学共振、精准培训”的理念落到实处,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大胆进行干部教师培训机制改革,建立了“一主二辅”的干部教师培训运行系统。
      一主:院务会与14个部室构成干部教师培训的运行系统。干部教师培训行政机构包括:培训决策部门、培训统筹部门、培训实施部门、培训支持部门。四大部门构成了从宏观决策到统筹规划、操作实施、服务支持的培训系统。
      培训决策部门:院务会;成员包括研修中心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等院级领导,负责确定培训方向、指导思想、机构建设等宏观设计。
      培训统筹部门:包括干训党建部、师训部。负责培训规划的起草、培训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性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培训过程管理与评价等。
      培训实施部门:包括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职成部5个学段研修部和德育部、技活体美部、科研部3个通识研修部。培训实施部门主要在本专业或学段范围内开发具体培训课程并实施。
      培训支持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宣教部;主要提供人员、场地、财务、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支持。

     
图2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培训部门结构图
      二辅:“九大学部与十大中心”构成了干部教师培训的支撑系统,从而保障“研学共振、精准培训”理念站位更高、落得更深。
图3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九大学部结构图     
      “九大学部”打破学科研修的壁垒。九大学部包括:语文学部、数学学部、英语学部、自然科学学部、人文与社会学部、技术与综合学部、终身教育学部、体育与艺术学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部。学部的成立,丰富了干部教师培训的资源,形成培训的合力,提升了“研学共振、精准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十大中心”提升干部教师培训的学术领导力。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成立的十大研究中心,包括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中心、学科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学习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质量与数据研究中心、教育宣传研究中心、管理服务保障中心。十大学术中心的成立为“研学共振、精准培训”理念的落地开拓了新途径,为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
图4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十大中心分布图 
      八、“研学共振”把握培训效果程度
      “研学共振”可以全面快捷地了解培训的效果。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及各业务部室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这种评估既包括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估、对培训课程的评估,也包括对全区整体培训效果的评估、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互动交流,培训者和管理者发现干部教师更喜欢采用即时性评估与跟踪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内容包括四个层次:心理的满意度、知识的掌握度、行为的改进度、成果的转化度。即时性评估重点在于考核心理的满意度与知识的掌握度,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书面考试等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培训;跟踪式评估还要考核行为的改进度和成果的转化度,通常采用实地考察、作品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适用于周期较长的重点培训。两种评估方式的结合既了解干部教师培训的及时感受与知识获得,又能够了解干部教师所学的知识应用的程度与效果,为后期培训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精准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州区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千名干部、万名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通州区干部教师北京市各类干部教师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区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明显提升,中高考成绩也稳步提升。通州区的教师培训特色日趋成熟,受到市内外同行好评。 “研学共振、精准培训”理念统领下的个性化培训、输出式培训、辐射式培训等逐渐成为通州区培训的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面向“十四五”,通州区还需深化“研学共振”理念,依托新技术平台,系统开发基于细小问题的微课程(不足1学时)、基于具体问题的小课程(1-2学时)、基于主题问题的中课程(4-8学时)、基于系统问题的大课程(中课程组群),构建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共性化的配给课程与个性化的选择课程相结合供给制度,促进教师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