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权宜之计与大势所趋:疫情期间石景山区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20-12-24

陈绪峰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北京 100043)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我国开展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的教育实践——全线•全员•居家在线学习。这一在线学习模式的推行,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形式、教师的信息素养、学生的自律与他律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挑战,由此也带来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突如其来的全方位的线上办公和培训,在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上,给教师们和培训者带来了双重挑战。培训者在破解各种难题的过程中,力保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思考。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师培训中心的职能定位是:引领、培训、研究、服务。疫情期间,教师培训中心利用线上模式,在“引领、培训、研究、服务”的职能发挥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提出线上培训“内容为核心、技能为基础、校本为根基”的思考。
一、立足团队建设,加强引领辐射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培训团队本身的整体建设与辐射作用至关重要。疫情时期的居家办公,为理论素养的提升与培训实践的反思沉淀提供了更多便利。
(一)强化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在疫情期间,石景山分院教师培训中心人员开展了政策法规、政治理论、防疫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所有成员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的相关论述,系统学习“十三五”期间国家、市区20多项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要政策文件,关注抗击疫情相关报道,积极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心业务人员有计划地开展阅读自学:政治思想方面,重点阅读了《再创辉煌》、《红色的起点》、《平语近人》等书籍,教育理论方面,重点学习了《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游戏是孩子的功课》等教育名著,同时,鼓励大家根据自我需求,自主选择理论书籍进行精读,提升理论修养。
(二)率先实践,引领成果提炼
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师培训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石景山分院教师培训中心老师们积极参与,撰写了《基于教师学习的“名师”培养研究》、《S校构建语文学习型教研组的实践研究》、《完善机制建设,强化研修职能》、《“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区域骨干教师培养路径探究》等多篇论文。其中,4位教师的论文获得北京市一等奖,3位教师的成果入选教育学院即将出版的各类成果集中。在中心老师的带动下,基层学校领导和老师积极参与教师培训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共有49位老师获得了区级研究成果评比的各类奖项。
(三)主动作为,着力课程开发
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特长,教师培训中心人员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课程开发。疫情期间,中心研制和修订了《细品经典感悟人生》、《从情商看亲其师重其道》、《亲师重道悟要义,扑朔迷离问晴阴》等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研讨,明确新入职教师、名师等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问题,力图抓好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力量,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二、开设直播网课,持续实施培训
(一)延续实施网络课程
根据教师疫情期间的需求,教师培训中心精选优质教育资源,举办“2020年石景山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班”,组织学分未达标老师和部分感兴趣的老师参与远程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疫情防护、艺术素养、健康素养等10个模块,课程设置注重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由于课程设置兼顾了“有意思、有意义”,且课程内容选择性较强,满足了不同群体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而教师们参与热情较高,共计130余人参加,教师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
(二)按需开设直播课程
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直播课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根据老师们的需求,教师培训中心注重挖掘市区优质师资,组织区域培训者队伍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科研方法”系列培训课程。相关直播课程的开设,力争做到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并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疫情期间,共计有200余人全程参加了上述两门直播课程的学习。教师们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亦增进了相互感情。
(三)开展新任教师网络培训
根据北京市第四届新任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大赛的要求,教师培训中心在区内首先开展了需求调研,并根据大赛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网络平台使用以及优秀网课标准等内容的线上培训。在学员选拔阶段,教师培训中心以学科教研员为主体,教师培训中心为统领,各方密切配合,筛选出优秀课例参加市级比赛,为区内新任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四)录制送教下乡网课
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是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政策。当前,应对疫情冲击,降低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需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石景山分院在疫情期间按时完成河北顺平、内蒙宁城和莫旗、青海称多等地区的对口帮扶任务。根据受援方的要求,分院录制了一批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满足了对方开展远程培训的需要,为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利用多元途径,提升研究能力
疫情之下,教师培训中心通过微信群、QQ群、腾讯会议、OA办公平台等方式交流思想和分享经验,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工作。
首先,督促指导在研的教师培训专项课题。教师培训中心对10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立项课题进行指导,督促立项课题负责人积极推进研究,及时凝练总结中期研究成果。教师培训中心亦积极推进来了中心承担的两项课题。一是“教学大赛中的教师学习”研究拟定了访谈提纲进行了学校个案的筛选工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学校参与研究;二是“区域混合式培训模式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也认真梳理了研究成果,为完善今后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第二,积极申报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业务骨干教师认真学习各项文件精神及要求,对区内学校针对性地开展了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的申报指导工作。通过相关指导,学校教师了解了申报注意事项,对申报课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同时,教师们对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顺利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梳理培训中心的研究重点。如何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突破区域教师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教师培训机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培训中心在注重提炼个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亦通过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及时研讨相关工作,开展文献研究,发掘培训新的成长点、研究点,努力实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目标。
四、着力多措并举,发挥服务职能
(一)服务教师培训评估工作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十三五”时期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评估工作的通知》(京教函〔2020〕72号)的要求,结合北京市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水平指标,教师培训中心制定了详细的部门任务、人员分工、提交内容与提交要求、时限要求等验收工作要求。区教委、教育分院的相关科室和部门,均照此任务单进行相关工作的梳理总结、资料整理提交等。同时,教师培训中心还承担了“十三五”教师培训评估石景山区工作报告的撰写任务。中心整合教育分院研修中心、德育心理、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督导评价中心、教育学会等部门的工作,形成了2万余字的区域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二)服务宣传工作
除常规的工作宣传外,教师培训中心完成了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十三五”宣传画册中教师培训中心相关内容的撰写、校对。同时,中心对“十三五”期间与加拿大开展的境外培训和引进外教培训的所有合作项目进行梳理,完成提纲制定、图片筛选文字编辑和画册校对工作。中心将日常重要工作及时发布新闻并推送到单位微信公众号。
(三)服务一线学校需求
教师培训中心积极推出教师培训公众号,申请云平台,及时发布线上学习课程资源,与继教干部、一线教师交流学习。中心还为一线有关学校提供了中国知网、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图书馆、研直播、基础教育参考等网络学习平台,受到了学校教师的欢迎。同时,根据疫情期间教师需求,培训中心人员开发了《如何利用ppt制作微课》、《一款简单好用的录屏软件》、《用OBS Studio制作微课的简单方法》等技术指导性的微课,为教师在线教师提供了专业支持。
此外,疫情期间,石景山区特级教师工作室文刊——《师说》第三和第四如期完成编校工作,并通过多种渠道在网上发布,让身边专家的声音便捷地传送给一线学校和教师,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高端示范引领。
关于在线培训的思考
疫情背景下的上述实践,“线下转线上”看似权宜之计,但在防疫形式常态化的情境下,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不断交织在一起的三元融合的形势下,在线教育将是培训创新转型的重要路径,将为每位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就区级教师培训工作而言,在线培训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在线培训:以内容为核心
在线培训的很多因素都不可控,尤其是学员学习状态难以准确掌握。课程内容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培训能否获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除了继续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外,培训者自主开发线上课程,也将成为重要的更有时效的资源。因此,区域层面需要对在线培训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关于培训内容设计,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双向路径构建培训内容,即从学校教育发展需要与教师、学校实际诉求两个方向出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教师培训内容体系。一般而言,教师培训内容可围绕“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个性化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培训要突出“正”,专业知识培训要突出“深”,专业能力培训要突出“实”,个性发展要突出“新”。另外,培训内容的开发要重视文化理念的培植,使学员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感受、领悟、内化与专业发展相伴随的文化要素,提高教师职业的文化内涵与品位。
在为教师提供菜单式、模块化、可选择的培训方式之时培训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且具优质品质,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差异化与个性化需求,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在线培训:以技能为基础
在线培训资源形式多种多样,仅视频资源就包括直播课、慕课、微课等形式。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学科专用软件的应用、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学习终端的有效管控等技术。
在开展在线培训的过程教学互动方式、教学评价手段是培训者面临的两个难点问题。其中,有不同平台功能差异的问题,也有技术问题。疫情期间的培训工作让培训者切身感受到,在线教育将会成为学校教育中日益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在线教学的多种操作与技巧进行跟踪培训,既要注重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索、知识整合、互动交流等的综合能力,又要对诸如调研方式、分组讨论、即时反馈等技术问题进行培训。
在具体实践中,技能培训一般采用“学习—实践—研究—改进”的螺旋上升模式,采取“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共同提高”的互学互鉴方式,以研修共同体的形式,协助教师掌握相关技能,进而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三)在线培训:以校本为根基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且针对性较强,亦具实效性。未来可加强在线教育教学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调动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专长,开发适合本校师生特点的课程。在实施方面,需要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各种线上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应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评价等。
从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度,需要专人负责在线教师校本培训的工作,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包括专项经费保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相关路径,对教师校本培训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要搭建多种平台,推广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优秀做法。
在疫情防控新常态情形下,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正在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流模式。区域教师培训部门要整体统筹、系统规划,把相关工作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同时加强对教师在线培训的深入研究。
在线教师培训是基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和教师培训信息化的大环境,推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方式的转型。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学习与成长规律没有变,教师培训政策走向没有变,教师培训变革趋势和教师培训要素流程也没有发生变化,但培训方式已发生了变革。在线学习和培训的“权宜之计”已成为“大势所趋”。在线教师培训,绝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线下集中培训无法实施而不得不用在线方式替代,而是要为适应未来而教,为塑造未来而教,彰显出技术赋能的未来培训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立场与追求。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后疫情期间教师培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发展,是教师培训者未来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本文责编:钟亚妮)
 
作者简介:陈绪峰,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区级教育学骨干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和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