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发挥资源优势 拓宽多元渠道:构筑“疫”时期区域教师研训新生态

来源: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 时间:2020-12-24

王芝莹
(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北京 101500)
 
2020年2月12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疫情使教师难以在线下开展面对面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当线上教学、网络研修扑面而来且优质资源随处可见时,教师如何从容应对巨大的教育变革,如何在“疫”时期有序开展教师研修,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教师、研修员、区域教师研修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各自在当前局势中的位置,审时度势,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本文探讨了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众筹共享、外引课程、标准引领、平台建设等多元举措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为教师全面发展赋能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修炼思维,助推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并肩负重要社会责任的专业群体,必须是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张铁道,2001)。教师是研修的主体,只有从思想和行动上自主自觉地参与到研修过程中,才能使“停课不停修”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渐变成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现代人命中注定要面对持续多变的变革和知识不断的更新(徐曼,2008)。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教师参与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替迅速、教育改革及疫情当前的现实状况,都迫使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专业水平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教师可通过修炼“三力”来助力其专业成长,包括修炼学习力、修炼思考力和修炼行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反思、敢于实践来实现专业成长和突破。
(一)时代呼唤教师修炼学习力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某些领域,学生知道的比教师还多。这让教师们内心压力倍增,产生“本领恐慌”的心理现象。如果不及时通过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学习力修炼主要是指:教师提升学习力和提高学习效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价值的修炼过程。疫情当前,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线上教学。疫情是学生成长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将此次疫情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创造性地融入到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思考疫情和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受到真正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做专家型教师都对提高教师学习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新形势。
(二)当前形势为教师提供修炼思考力的空间
疫情使原本一直忙碌的教师放慢了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工作短板,或沉淀和梳理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在定计划、立方向、选资源、做研究的静心修炼过程中找准自身的生长点。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力求向上,才能有所创造。“教师必须在做一名新型教师的同时,还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断的学习者和一个真正的研究者。这是教师的专业要求”(李秉德,2002)。教师的思考,能使自己更清楚该如何去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为开发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供了思路上的引领。
(三)教师当务之急是修炼行动力
疫情期间,教师虽然不能在学校或者研修机构参加培训,但可以采用在线研修、课程研发、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文献阅读等多元的自主研修手段来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阅读和写作是有效提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水平的手段。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理论,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到位,思考到位,更重要的是行动到位。教师要将所思所学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断进行反思、实践、优化、再反思、再实践。
二、拓宽研修渠道,创新教研模式
云技术的引入带来了研训活动的结构及模式重组,推动了教研方式的深度转型,成为推动密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生态。教研活动强调立足现场、深入一线。疫情期间,教师不能参加线下研修,如何克服时空距离开展云端教研活动呢?在新形势下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尝试创新教研模式。教研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教研内容、教研方式、教研资源等多维度。研修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通讯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研修活动,持续丰富各类资源,不断发挥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工作职能。
(一)网络研修,优化设计
研修员要结合课改方向、教材特点、教师备课的实际需求以及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形式,依托密云区教育云平台、学科教师微信群、腾讯会议、ZOOM、钉钉等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工作坊式网络研修。同时还要注意调研教师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学习需求,从问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来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涉及教材培训、课例观摩、专家在线答疑、学科基本功培训与网络展示等,切实保障广大教师在复课前得到应有的学科培训与指导。
(二)学科研修,整合理念
学科研修是“十三五”教师培训系列课程之一。由于密云三分之二的学校地处山区,为减少工学矛盾,密云逐步将学科研修中的面授课程转移到线上,尝试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研修模式。
基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整合的基本理念,研修学院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开展研修活动。以小学信息技术的课例研修为例,由研修员牵头设计专题,研修活动包括主题学习、主备协同、自备协同三个阶段为主的多个环节,在部分环节中,采取了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的在线研修形式,充分发挥在线培训的辅助作用。
小学数学研修除了运用在线协同备课修改教案外,同时还将专家远程指导融入其中,开展同步在线讲座,使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增加专家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在单元主题研修活动中,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活动内容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到与在线学习的结合,穿插了同步与异步的在线内容,以达到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活动频次,扩大辐射范围的效果。
上述系列学科研修活动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聚焦问题,形成专题,确保活动针对性;二是任务驱动,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三是专家多元,不局限于高校专家,还拓展到研修员和骨干教师的范围;四是关注成果生成,成果形式多元,且注重即时在线分享。
(三)课程研发,示范引领
教研资源应该保证已有优质资源共享与基于实际的自主开发相结合。研修员积极参与并组织直播课堂录制、空中课堂录制、微课录制,开展系列延期开学学科素养专题性指导。针对某一具体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开发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专题指导课程,充分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得的过程。系列精品课程的研发既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的教学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确保了云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编写建议,推送资源
新时期的研修员除了是教育科学的实践者、教育实践的理论者以外,还应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者、传播者。居家学习是应对疫情的临行性举措,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此倍感迷茫。为引导教师和学生主动学习,研修员编写了以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体现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居家学习建议,每周五发送至各校,供教师参考使用,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育资源。
疫情期间,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信息。研修员帮助教师甄选信息资源,也有计划地将优质资源直接打包推送给教师,避免使教师淹没在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中。
研修学院已推送整理各类优质资源,包括各平台开放的专家讲座、在线课程等。对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研修效益。研修员同时鼓励骨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有针对性的、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挖掘资源优势,优化培训举措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除了是教师自身的追求、研修员的使命外,也是区域教师研修机构的职责所在。针对疫情期间的教师研修工作,区域教师研修机构需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不断拓宽教师研修渠道,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建设、购买引进等方式,整合符合教师培训实际需求的高质量课程资源,建立区域教师培训资源库,为后续教师系列“云端”研修提供资源支持。
(一) 基于众筹共享理念,为骨干教师研发课程搭建平台
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在线学习和智力资源共享成为新的研修趋势。众筹是有效开展教师培训的一种策略选择,突出了教师培训需求的精准对接、培训动力的自主内生、培训资源的优质生成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优质的智力资源,密云区基于智力众筹理念,积极开展“研训一体”课程开发项目,尝试开发以智力众筹为特征的教师培训课程供给创新模式。这是密云区“十三五”时期教师培训的一项创新举措。
该项目充分挖掘包括研修员和骨干教师在内的本土专家资源,采取录播课程的形式,开发了学科基础类、通识类、考试研究类、个性化发展类四类课程,旨在以最大限度的课程类型多元化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研修员参照培训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逻辑严谨的课程框架,授课教师根据自身专长来领取专题进行备课、录课,所录制的课程资源均挂在密云区教育云平台上。选课教师可通过浏览课程菜单,结合个人需求或兴趣参与线上选课及学习,实现菜单式培训中学习方式的自主选学化。在线学习贯穿于每个学期,充分保障研修时长。课程覆盖面广,课程内容涉及全学段、全学科,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教学研究专长、专项技能等。尤其是紧扣深综改、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教学改革,并将这些侧重点、教育研究的热点贯穿于教学和实践的全链条当中。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解读》《师者,德为先—谈谈新时代的教师修德》《新中考背景下10%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等课程,都是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开展的热门课程。
“研训一体”课程的开发彰显了众筹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缓和供需矛盾。智力资源的众筹是教师培训需求与供给接轨的桥梁所在。培训课程资源来源于教师,又服务于教师,充分开发了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二是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是骨干履职的基本条件。骨干教师参与热情极高,本土“接地气”的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了区域内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传递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真招实招”,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发挥自主性、促进反思和资源的内化与生成,也在无形中增强了骨干教师群体的自信力,让教师感受到了工作的成就与价值。三是保障教师培训的成效。教师们通过居家观看云平台课程,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更新认识。同时,课程还具有成本较低、灵活性和共享性好、系统全面等优点,使教师的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有效提升了研修效率和效果。
“十三五”期间,密云全区共开发了334门“研训一体”在线研修课程,已实现11万多人次参与选课,课程学习总时长达10万余小时,课程满意度较高,课程效果反馈良好,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教师居家学习的研修需求。
(二)加强外引优质课程,为教师全面发展赋能
教师在知识共享时代可以得到多样的资源获取途径,充分利用突破时空限制的“云”端研修,落实常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依托学习强国、双优云桥、京师在线、腾讯会议、爱课程、教育云平台、网易云课堂等进行居家网络研修,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前沿理论。
区域教师研修机构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教师研修供给侧改革,通过加强外引优质课程,促进多方联动来对教师研修提供指导和支持。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充分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针对新教师、班主任、非专任教师、幼儿园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研修项目。分层分岗的教师和管理者网络学习课程以及主题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团队常态研修等多种网络研修模式,充分满足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专业培训机构可以为区域教师研修提供有效的助力和必要的支持,尤其是完备的需求分析、方案研制、课程研发、教务管理、教学服务、项目评估体系和标准化实施流程,使每一位教师享受专业的培训和服务,高效实现了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开展和落实好全员研修的总体目标。两者相互配合,打好组合拳,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区域教师研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标准引领,以任务驱动激发教师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师研修模式(解书、马云鹏,2014)。区域教师研修机构以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测试为抓手,结合教师岗位特点,每学期都针对具体学段学科的教师进行统一测试,引领教师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切实解决教师“不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教师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通识知识,如职业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以及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与岗位技能知识等。根据相关教师能力标准,区里编制并下发了教师测试资料,并开展与之配套的网络研修,引领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岗位知识,提升岗位技能。疫情结束后,将以测试的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检测。笔试和技能测试的方式无形中给予教师压力,在任务驱动中,教师为了通过测试,主动参与研修,使职业道德和课程标准等深入人心,使研读课程标准等行为成为必不可少的职业生活,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测试既是对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的一次检验,也促使教师进行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测试使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学起来、动起来。学校通过测试前的模拟考试、各类校级评比等方式督促教师进行自我研修,并将测试工作的筹备融入校本研修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能力、岗位技能。
(四)完善平台建设,提供培训服务保障
研修学院加强了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完善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强化平台深度交流功能。网络研修平台具备记录及反馈功能,能记录参训教师的学习日志、参与主题研讨等学习研修行为轨迹,方便教师开展线上研修、互动研讨、交流分享。学院进一步完善研修反馈与评价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将教师的学习态度以及研修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性纳入到在线学习评估指标之中,重点评估教师学习应用实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培训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按有关规定进行学时审核登记,计入当年教师培训学时,并授予相应学分,以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密云区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发了教育云平台,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教育云平台使线下教育逐渐转向线上线下相融合,推动了教师、学校、研修机构之间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平台包含备课管理、网络研修、培训学习、研究工作室等板块。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满足了本土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使教师学习方式更加多元,而且有利于开展个性化培训。学科研修、教师研究工作室网络研修、“研训一体”课程开发与运作等在该平台上进行。平台的运行,对区内培训管理发挥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期间,区域教师研修机构适时调整研修策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研修资源,通过不断拓宽自主研发课程、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任务驱动型测试、完善平台建设等多元化的举措,确保教师学习研修有标准,学习内容有选择,学习展示有平台,学习结果有实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满足了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自主选学与经验增长、技能习得,为延期开学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积蓄了智慧与力量。
疫情期间,面对信息技术与研修工作,既不能简单“唯技术”,也不能孤立“谈培训”。如何对在线研修活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开展诊断分析,如何使参训教师保持线上与线下持续性同热的学习兴趣,使之为教师培训精准服务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研修员和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在新的研训生态中,一方面要各司其职,坚守本位,全力以赴与疫情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审时度势,重新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优化研修渠道,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工作寻求出路,积蓄力量。教师研修渠道多元化是适应现实的必然,区域教师研修机构亦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有效拓宽“疫”时期教师研修渠道,需要教师、研修员、研修机构等参与主体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研修员需转变思维,拓宽渠道,通过网络研修、学科研修、课程研发、编写建议等方式创新教研形式。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则通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众筹共享、外引课程、标准引领、平台建设等多元举措来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为教师全面发展赋能。
(本文责编:焦楠)
 
参考文献
[1]张铁道. 关于体验式教师培训方法的个案研究:兼论促进成人学习的若干原则[J]. 教育科学研究,2001(5):20-24.
[2]徐曼.浅谈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79):14-15.
[3]李秉德. 我对教师专业的一些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02(7):5-6.
[4]解书、马云鹏.“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4(35).
 
*作者简介:王芝莹,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研修员,主要负责全区教师培训管理和课程建设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