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发展动态 首页 > 发展动态

生成式AI赋能写作教学新范式!第二届“培育读书种子”讲坛在京开幕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11-07

  11月6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培育读书种子”讲坛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太阳星城校区开幕。本届讲坛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为主题,首场活动聚焦“生成式AI赋能作文教学的范式革新”,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的教育专家、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教学的未来图景。

  开幕式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讲坛依托学院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旨在系统展示近两年的前沿探索,为全国教师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他指出,在技术浪潮中,教育者更应坚守“培育读书种子”初心,善用AI等新工具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创造力,推动写作教学回归育人本源。

  朝阳区教委基础教育一科科长杜磊在讲话中对讲坛的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生成式AI为写作教学带来了范式革新的重大机遇,朝阳区鼓励并支持学校开展积极而审慎的实践探索。他期待教师们能主动拥抱变化,将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能、实现个性化辅导的利器,同时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富有真情实感和深度思考能力的时代新人。

  作为承办校代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王红梅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在AI与写作教学融合方面的整体实践。她分享了学校构建“三段四环”智慧习作教学模式的经验,即通过“写作前AI激趣拓思、写作中AI辅助构思、写作后AI精准评改”三个阶段的闭环(定标、构思、创作、评改)设计,将技术无缝嵌入教学全流程。王校长还通过具体课例,展示了学校如何利用AI工具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提升思维品质,展现了学校在探索未来教育形态上的实践探索。

  活动中,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倪燕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习作教学现状调研报告》。基于对北京市495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调研数据,她揭示出AI已深度进入教学场景:超过七成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教师们对待AI的态度开放理性,但系统性使用引导仍显不足。报告指出,当前AI应用主要集中在“写作后”批改反馈,“写作前”的思维激发和“写作中”的个性化支持方面明显不足。报告呼吁加强关于AI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案例库建设,并指出远郊区县、近郊区县、城区对相应培训的需求呈现明显差异。


  在课例与微讲座展示环节,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优秀教师团队分三个会场,呈现了《夏天里的成长》《生活万花筒》等6节研究课,以及《让思维可见》《人机协同视域下的习作评改路径探索》等6场微讲座,全面展示了AI在激发创意、精准反馈、人机协同等方面的丰富应用场景,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板。

  西南大学教授荣维东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教学挑战、机遇与对策》的专家讲座中,深刻剖析了AI给写作教学在评价方式、任务设计等方面带来的核心挑战,并提出了“工具性、辅助性、教育性”三大应用原则。他提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AI写手”,而是借助AI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原创表达,引导写作教学奔赴“技术赋能、回归育人”的星辰大海。

  第二届“培育读书种子”讲坛将持续至12月5日,后续还将在北京景山学校等多所学校陆续举办创意写作、跨学科写作、实用文写作、写话教学等六大专题分讲坛,共计36节写作教学课例和30个微讲座,持续为推动中小学读写教学的科学发展与现代化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