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榜样 首页 > 内网新闻 > 教院人物 > 榜样

何育萍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 时间:2018-12-26

  何育萍老师自1994年毕业来到北京教育学院工作,曾任教管系主任,现任督学研修中心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主任。她的人生格言是:做人就应该像“人”字一样,既脚踏实地又昂扬向上!工作24年来,一直信奉“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践行“师者仁心、德要配位”的师德要求,获得学员好评,工作上也取得多项成绩。

  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一五干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先进个人”;2014年,参与的“祥云行动”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16年荣获“北京市十二五干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2007-2014年连续评为北京教育学院培训标兵或培训先进个人等。

  一、热爱教学岗位

  何育萍老师在工作中一直追求:以平常心追求工作的卓越,将做学问与做人紧密结合,将学术研究与道德修养的提升相统一,以高度的责任心服务教学工作的需求,用专业的精神塑造自身教学品质。成为一名受学员们欢迎的教师。

  她的课堂充满激情,她上课从来都是站着讲,虽然有时候一天的课站下来,腰都弯不了了,她总是笑着拒绝学员请坐下来讲课的善意,为的是能够在教室走动,便于与学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她多年来的课堂总是尽力记住学员的名字,为的是尊重每一个学员及其背后的学校。

  她的教学坚持自己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成人高校课程的价值和生命力之所在,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下校调研,了解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实际状况等,以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的重点和分析问题的角度,比较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

  她每教一班,必先和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前授课教师沟通了解学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方式也因“班”而异。每次上课,必提前到班,和学员交流,了解其工作中的困惑、难点,这样教学结合学员实际,教学给以问题的回应,这样不断地努力,多年来教学获得好评,学员感到生动、有用、针对性强。

  二、钻研培训工作

  作为一名培训师,何育萍老师无论接手什么培训项目,都以严肃认真地专业精神钻研培训工作。从培训开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的确定、培训方案的论证到培训过程的组织实施及最后的培训成果总结等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准备,细致安排。在培训工作中以研促训。每做一个相关主题的培训,打破传统培训教与学的模式,和校长们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这样每一次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研究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仅项目有效达成了事先设计的培训目标,学员成果丰富,她自己也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如2007年担任中小教科长培训班指导教师期间,申报《教育科长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论文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6期。2010担任小学校长高研班指导教师期间,申报《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相关论文发表。2013年担任高中校长高研班指导教师,参著《高中特色建设谋划与实施》,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担任协同创新学校计划《课程建设及管理变革》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院级重点关注课题。协同创新的成果论文即将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7期。

  她以为提高师能更好的服务于学员的成长,服务于一线学校发展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师德!

  三、克服家庭困难、到农村去,服务于农村学校的发展需求

  2016年,在学院提出培训转型做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何育萍老师基于自身一直在一线指导学校发展、整校改进的工作经验,积极参与,勇挑重担,承担“课程建设及管理”协同创新项目。其实何育萍老师的爱人自2012年一直外派在京外工作,自己一人带孩子。但她不怕困难,还特意选择了两所农村初中作为自己的项目校。选择农村校,这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为了农村孩子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她根据调研出的农村学校的问题,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精心安排研修内容,恰当选择研修形式,真正做到协同发展。两周1次的下校频率,朝发暮归,从北到南,每次回到家都能累瘫。两年多以来,她利用学院的资源,对项目校纵横协同深度融合;科学研究有机嵌入;项目成果有效转化;多种资源有机整合。两所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4月学院评审协同示范校,何育萍老师的两个项目校都凭借工作实效榜上有名。这份荣誉背后是她全心全力的付出!

  协同创新项目两年多来,何育萍老师和项目校的干部教师深度接触,她谦和热情的性格,尊重每一个人的品质深深影响了项目校的干部老师,学校都把她当做自己人。她一直致力于做校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做教师教育生涯规划的引路人,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助力者。如长子营中学的龚老师在项目的总结会上动情的说到:因为是男老师,有过很多次的犹豫,想要离开学校,并在等待机会。没想到参加协同项目,逐渐找到了当教师的乐趣,更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现在,下定决心,会一直当老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更想尝试一下当班主任,有更多接触学生、改变学生,实现自己教育想法。

  一笔一墨育桃李,一春一秋萍相逢。24年的培训工作,何育萍老师奔走在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她执着于搭建“协同创新”的发展桥梁,致力于乡村中学的整校改进,三载真情凝聚一份力量,生命教育志在青云腾飞!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